本節(jié)目中的父親,是一例典型偏執(zhí)型人格障礙的案例。他與妻子因感情破裂離婚之后,使用種種偏激的方式,千方面計的想獲得兒子的撫養(yǎng)權。一步步的使前妻與兒子與自己越走越遠,使自己的父親形象在孩子的心目中一點點的坍塌。
偏執(zhí)型人格又叫妄想型人格。其行為特點常常表現(xiàn)為:極度的感覺過敏,對侮辱和傷害耿耿于懷;思想性為固執(zhí)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狹隘;自以為是對自己的能力估計過高,慣于將將失敗和責任歸咎于他人,在工作和學習上往往言過其實,同時又很自卑,總是過多過高的要求別人,但從來不信任別人的動機和愿望,認為別人心存不良;思維主觀片面,伴隨現(xiàn)實感缺乏。這樣的性格形成除了器質(zhì)性改變因素之外,早期環(huán)境惡劣,缺乏溫暖也是成因之一。(當事人自小就失去父母,成為孤兒,成長環(huán)境極其惡劣)這類人格障礙往往會活在自己的主觀癔想當中,就像本案之中的當事人,他自認為與妻子感情很好,而妻子的反饋是兩個人感情非常糟糕,最后的離婚收場也足以推翻他的癔想。他自認為與孩子關系也不錯,而現(xiàn)場VCR中我們卻看到年僅十歲的孩子憤怒到拿著玩具槍對著自己的父親。種種細節(jié)表明他人格結(jié)構(gòu)當中只有自己、沒有他人的嚴重缺陷。而這樣的人格缺陷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干預,隨之而來的便是人際關系的極度破壞、自我建構(gòu)的坍塌與崩潰,甚至當事人會因此走向極端,給他人帶來安全隱患。看到痛苦的當事人,破裂的家庭,尤其是他不滿十歲的孩子,心痛之余,也希望社會各界能夠為這些低收入低文化的弱勢群體提供到必要專業(yè)的支持,使他本人能夠獲得一些必要的治療。
做為廣大心理工作者的一員,我也希望同行伙伴能夠做更多一些的心理學知識普及的工作,使得普通大眾能夠更多關注心理健康,更快速識別心理異常,關愛自己、關愛心靈,共享美好生活。
——情感援助專家:李林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