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流”的父母靠欺騙;
“二流”的父母談條件;
“一流”的父母以身作則。
《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diào)查報告》顯示,在四年級學生和八年級學生中,“答應孩子的事情做不到”位居家長不良表現(xiàn)榜首,其中八年級學生中,家長不守信行為占到了63.7%。
爽約,父母有自己的一套。
一開始承諾“只要你做完XXX事情,爸爸媽媽就一定讓你XXX。”
孩子想要的其實不多,可能是一輛自行車、一把吉他、一次出去玩的機會。
等到真的完成任務,得到的“標準答案”一般是:
以后再說。
而“下一次”多了,承諾就沒有了意義。
一位父親在知乎上求助:為了鼓勵孩子學習,自己曾允諾給ta的游戲充值500多塊。
結(jié)果孩子真的有進步,他卻犯了難。
在他看來,給小學生游戲充值是“害了他”,不如把錢用來買書或者去游樂園。
于是這位父親開始后悔,當初允諾得太干脆了。
不是心疼錢,就是不情愿把錢給充值到游戲里。
問題發(fā)布后獲得800多萬次的瀏覽,引發(fā)了網(wǎng)友回憶和“控訴”。
用“為你好”的口吻做“為你好”的決定,即使做的是違背諾言的事情,是否也情有可原?
父母和子女有著天然的紐帶,血緣關系帶來信任。
不過,這份信任,也是有進度條的。
約定的獎勵不光是物質(zhì)滿足,那更意味著父母的肯定和尊重。
1
踐行是誠信品質(zhì)形成的關鍵
做不到不要輕易許諾、許諾了就要盡力完成。
李亞鵬在《朗讀者》的一期節(jié)目中,讀了一封女兒李嫣在他45歲生日時寫給他的一封信,
信上提及希望爸爸能夠戒煙。
讀完信后,李亞鵬很感動,卻對女兒表示抱歉:“爸爸將來有一天一定會做到的。”
董卿問他具體是將來的什么時候。
李亞鵬認真回復道:在不遠的將來。因為他明白不要輕易給孩子許諾。
喜歡用“言出必行”教育孩子的父母,更應該嚴格要求自己。
一個商人臨死前告誡自己的孩子:“你要在生意上獲得成功,一定要記住兩點:守信和聰明”
兒子焦急的問:“什么是守信呢?”
“如果你與別人簽了一份合同,而簽字之后你才發(fā)現(xiàn)你將因為這份合同而傾家蕩產(chǎn),那么你也得照常履行合約。”
“那么,什么叫聰明呢”
“不要簽訂這份合同”。
2
不要小看孩子,誠信源于尊重
夸美紐斯指出:應當像尊敬上帝一樣尊敬孩子。
兒童是具有獨立人格的人,是自我發(fā)展的主體。
兒童在某種程度上如果自尊心受到挑戰(zhàn),得不到所期望的尊重,就有可能表現(xiàn)出不誠信言行。
作家劉娜曾分享過一段關于兒子的故事:孩子當時才兩歲,她需要出差10天,擔心孩子哭鬧,家人都讓她不要告訴孩子,直接偷偷走掉。
劉娜沒有答應,她提前了好幾天,向兒子解釋自己短暫的離開。
第一次,孩子大哭,不愿意;
第二次,第三次,孩子漸漸就接受了。
后來,劉娜出差都會提前告訴兒子,他不僅不會哭鬧,反而會說:“不用擔心我,我會在家好好的。”
當父母“蹲下來”,站在孩子的高度看問題,就會發(fā)現(xiàn):
選擇了正確的溝通方法,想讓他們“聽話”并不難。
3
榜樣是誠信教育實施的前題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大衛(wèi)艾爾金德認為:要想讓孩子有教養(yǎng),父母首先必須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如果你是個誠實、正直、守信、正派富有愛心的人,那么你的孩子也同樣具有這些品質(zhì)。
愿你也成為一個靠譜的人。
自己不能勝任的事,不輕易允諾;
一旦答應了別人,就不會讓對方,被自己信任的人爽約。